配音公司 > 声行漫步 >

南京——十里秦淮

返回列表 来源:未知 发布日期:2017-04-08 15:31| 关注:



  泊船秦淮河上,水乡人家的青砖黛瓦宛如淡墨水粉;春日的烟柳,蘸着晕黄绿纱轻笼石板街道;燕子矶上的亭台上,附庸风雅的文人书卷气依稀可见;旧时王谢堂前的雨燕,早不知飞入哪户寻常人家搭巢建窝;只有斑驳的台城低下头来,与玄武湖的水相依相偎,静静诉说旧日的时光。我是南京,欢迎加入我的旅程,这里是六朝古都南京。

  01【十里秦淮】

  南京的故事太多,每一条小巷,每一座楼阁,每一块砖石,即便是垂柳,都有诉不尽的稗官野史,留给后人说。

  秦淮河,是南京的第一大河,碧水如同一条玉带蜿蜒穿行于南京城区;而东水关遗址码头就是秦淮河在南京城的入口,也是我们此次秦淮之旅的起点,我们将从这出发,向西,沿水路一同找寻潜藏在秦淮深处的故事。看到前面停泊的那座画舫了吗?船头系着一串灯笼的那个,登上船来,我会在这里等你。

  南京的春天总是有细雨的徜徉,似乎只有这淅淅沥沥的雨丝才能代表最美的江南。船行河间,仰望两岸秦淮人家,马头墙,青黛瓦,墙头钻出的一棵棵小草在风雨中摇弋生姿,这才了解了“春雨贵如油”的含义。一串串红纸灯笼挂在桅杆之上,给这清淡又清淡的色调中抹上了一笔艳丽,只是风吹雨打,红色的染料淡去,又融入到在这灰墙碧水间。

  低头俯看,有水波粼粼,船行破水而过的波浪声,打破了这沉醉不知归路的宁静。前方的小木桥,桥上有未施粉黛的女子翩然走过,手中举的却不是油纸伞,而是缀满碎花的布伞。雨下得更密了,视线渐渐有些模糊,这小桥流水人家便被掩映在这轻纱般的雨雾之中,飘飘渺渺,如慕如诉。

  过文正桥,右手边有吴敬梓的故居,这位曾经写下鸿篇巨制《儒林外史》的浪子,祖辈二代就有六名进士,只是文不过三代,到了父辈已是家道中落,落入俗套的没落贵族的故事,从小看惯风花雪月,争名夺利,也养就了他豪放不羁的个性,一句“老伶小蛮共卧起,放达不羁如痴憨”被后世纨绔子弟如获宝鉴。过去的风流已无从考证,只是这些怡情的故事却仍流转在人们心中。

  继续顺水而行,又是一座小桥,它叫“平江桥”,水面以南有王昌龄曾大宴宾客的楼阁,临水高台,飞檐翘角掩映在绿树碧水中。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大诗人,在南京做官期间经常在淮水、白鹭洲一带以酒会友,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传说当时的歌妓文姬争相吟唱他的诗句,为获得一手亲笔题词而争风吃醋。南京的桥很多,低低矮矮,古朴轻盈,每每船穿桥而过,低矮的桥身总有在我头顶上轻轻擦过的感觉。而这里的每一个僻静的小巷又似乎都藏着自己的典故,它的纸页已经泛黄,却仍幽幽散发着古老的书香味。

  河道逐渐变得宽广,我们快到夫子庙了。

  02【夫子庙】

  画舫聚拢,那复古的雕梁彩画都彰显着这里的陈年往日的奢华。河道一侧的桥面,有双龙戏珠的金色浮雕,这里就是夫子庙一区了,我们上岸去逛逛吧,先去北岸看看夫子庙、贡院旧址如何?

  夫子庙,始建于1034年,原本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也是学堂私塾的集中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少年学子们都聚集在这里,读圣贤书,论孔孟之道,衣袂飘逸神采飞扬的意气仿佛仍在眼前。现在看到的夫子庙建筑群很宽广,包括庙前的聚星亭、思乐亭,中轴线上的棂星门、明远楼等等,不过他们并非古物,而是为了提升文化品位,在1985年之后在原址上修复的。

  与夫子庙毗邻的是江南贡院,它始建于南宋1168年,开始只是作为县学、府学使用,到了明清时期开始改为乡试、会试的场地,规模也迅速扩大,鼎盛时期曾有三十万平方米,考生号舍20644间,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才子才华横溢,仅仅是清朝,江南贡院考区就产生了58位状元,榜眼探花更是不胜枚举,占了大清朝的半壁江山,唐伯虎、郑板桥、吴承恩、吴敬梓、张骞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现在的贡院建起了历史陈列馆,经过修葺和复原,依稀有了当年的风貌。进入江南贡院的朱门牌坊,向前走去便可以看到西多铜像,林则徐、曾国藩等等,他们都是曾经在这里考试或监考的文人。铜像立在这苍天梧桐之下,风雨之中,如同站在曾经的历史舞台,光芒依旧。前方是明远楼,楼高三层,四面都有花格窗,据说是为了方便监考官员们监视应试士子入贡院考试的情况。致公堂前有一道铜质龙门坎,我们提脚跨过去吧,希望借这“跨龙门”的良好寓意获得幸运女神的眷顾,当年的秀才们不也是希望凭着满腹学识获得“鱼跃龙门”的机会么?

  修竹茂林的掩隐下,那一溜长房便是考生号舍了。朱自清先生提及,晚清时期的号舍,也依照天字号、地字号等编号一字排开,每间恰好能容纳一个人坐下,然后吃饭、睡觉、做文章就都在其中。入场前有专员搜夹带,然后考试依次归号入座。开场后,头场题出来,就会有号军扛着题在各舍前走。乡试时场外有兵巡逻,避免考场舞弊,而场内则会竖起黑幡,叫鬼魂们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听来真有点毛骨悚然。

  科场的故事太多,诉说不尽,多少人在其中摸爬滚打,付出了一生。大喜过望者有之,悲从中来者有之;郁郁不得志者有之,春风得意少年郎者亦有之。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有不少写到科举黑暗的故事,讽刺调侃,嗔笑迂腐文人,追名逐利不过是浮华烟云。

  这些都不过是些陈年旧事,如今的夫子庙、如今的贡院早已没有书声朗朗,文人风流,但花花世界繁华依旧,卖食品小吃的、图书字画的、摇卦算命的都有,看来从古至今的文化渊源从未曾断绝。 东北角的就是桃叶渡,虽然看似普通,却也隐藏了王献之与爱妾“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的一段风流故事。

  广场上有秦淮八艳的巨型宫灯,似乎又多添上了一抹香艳,它撒着金粉,有着迷迭香般的胭脂气,从烟雨楼阁中款款走来。才俊文人所聚集之处,本来就不缺少风流韵事。一代名伶董小宛便是其中之一,她的才色冠秦淮歌妓之首,得到多少青年才俊垂青,却偏爱贫困潦倒的冒辟疆。当时的她薄醉未醒,面晕浅春,却神色天然,这惊鸿一瞥足以让冒辟疆惊为天人;而真正打动她的却是冒辟疆的的才学,一篇《影梅庵忆语》让人们记住了这段才子佳人的千古佳话。柳如是又是另一位奇女子,虽为一辈女流却有铮铮风骨,有爱恋之心却屡屡受挫,终于下嫁给钱谦益;还有倾城之貌的陈圆圆,因为与吴三桂的诸多风流被后世唾弃为“红颜祸水”,只是历史早有定论。

  秦淮河水流脉脉,细如丝,滑如绸,透出影影绰绰的古典之气,流露着唐诗宋词里独有的婉约。水花中染尽脂粉,打着旋儿漂向滚滚长江。我感受历史的水痕,做个快乐的过客。

  03【乌衣巷】

  穿过文德桥,我们去南岸看看乌衣巷,这个满是诗情的地方。

  春雨初霁,光线一下子明亮起来,文德桥上人潮涌动,路旁的桃枝也吐露出一个又一个的花苞,在嫩绿的桃叶旁羞涩地低下头来,清新而水润。午后的乌衣巷口已是人山人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说的正是这乌衣巷。它的历史也很深很长,因为三国时期镇守石头城的军士都身穿黑色兵服而得名“乌衣”,到了东晋时期,豪门望族王导、谢安将家宅安于此地,从而有了现在的“王谢故居”。

  王导辅佐司马睿重组政权,得以使东晋王朝延续百年;谢安指挥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符秦百万大军,书写了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迹,都足以让王谢二字名垂千古。而王谢两家也是人才辈出,王家的王羲之书法了得,他的行书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被称为“书圣”,而王献之的书法登峰造极更甚于父亲,后世将他们并称为“二王”;谢家的谢灵运也是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山鼻祖,与后辈的谢惠连、谢眺在文学史上并称“三谢”。

  王谢当年的风光无限我们无从知道,连唐代诗人刘禹锡也未曾见到王谢旧宅的影子,所以才有了诗句的下半段:“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的乌衣巷仍然住着百姓人家,不过往来不断的游人却带来了新的繁盛,车水马龙更甚从前。

  沿着大石坝街向西南方向走上几步,便是李香君故居。这里有些安静,几对花窗后有鸟儿瞅瞅。孔尚任《桃花扇》笔下的李香君是一位敢爱敢恨的义气女子,她虽是青楼文妓,却对风流倜傥的侯方域一见倾心,而甘愿守节一生;只是那时却是乱世,士大夫、文人都成不了气候,香君被阮大铖逼婚,宁肯头撞梁柱,血溅桃花扇,侯郎也却没有回来。堂前种下的几株桃树,花朵含苞待放,有点点鹅黄缀在突兀桃枝上,那是桃叶芽,不知是否在娓娓道来一曲《桃花扇》,诉说着香君未完的故事。

  想品味什么是“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桂落花格窗”吗?我们上临水的回廊坐坐吧!饮上一杯清茶,就这样心无旁骛,看金陵的这抹春痕,看秦淮河上的烟波画船,看对面水榭亭台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耳边还有百转千回的昆曲咏唱,原来是戏园里的学徒在练嗓子,小姑娘不过十二三岁,水杏般的一对眼睛颇有神采,嗓音还有些生涩,却卯足了劲要唱出一段佳曲,一身青衫淡雅得自然。阳光倾斜下来,空气都像柔软剔透的糖果玻璃纸,被揉碎在这淡淡时光中。

  天色渐暗,你饿了吗?我们去西南一角的小吃街吃点什么吧?这里的小吃很多,听说有上百个品种呢,就我所知:蒋有记的牛肉汤和牛肉锅贴,莲湖糕团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奇芳阁的什锦菜包等等都很不错,号称“秦淮八绝”,你一定得尝尝看了。不过这里的口味偏清淡,不知你是否习惯?还有老字号永和园的铁蛋也值得一试,别看它黑不溜秋黑,却是由20多种香料熬上了两天两夜才做成的,口感嘛,有一点像牛板筋,用牙签都很难扎进去,所以需要细细嚼,慢慢品喽。再挑上几枚别致的雨花石吧,南京的特产,如今的雨花台要觅得奇石恐怕很难了。

  重新登船吧,我们随水漂泊,看看夜晚的秦淮河的别样风景。飞檐拱角之上有霓虹闪烁,马头墙上流光溢彩的酒吧招牌暗自妖娆,玫瑰色的水波令人沉醉不能自拔,我在心中暗暗体会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烟笼寒水夜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意境。而每逢元宵佳节,成千上万的南京人就都像朝圣般的涌来河边,人手一盏手扎花灯,放入河中,花灯就顺水飘落,如万朵睡莲绽放河道,那一刻仍可见旧时秦淮的绝佳风味。

  04【钟山】

  进入钟山,随处可见苍天大树亭亭如盖,走在这夹道的绿树之间,有些清幽,有些静谧,山林深处便是中山陵,我们的第四站。

  沿着这三百九十二级台阶拾级而上,前方便是中山陵的祭堂。台阶很长很高,我低头只顾脚下的路,生怕踏空跌倒;偶尔抬眼看看高处的殿堂,遥远又切近。孙中山先生的一生都艰难跋涉在追寻三民主义的漫漫长路上,这情怀精神便从这两重门中从缓缓延伸;理想也不过如此吧,本来就是远在天边又近在咫尺的东西,锲而不舍努力追求,才会有实现的一天,越来越靠近,越来越靠近,它的光、它的热温暖着我的心。

  中山陵是建筑师吕彦的作品,从高空往下看,便是一座“自由钟”平卧在如茵绿绒毯上,虽未听到洪然钟声响起,但见巍巍钟山岿然屹立,注视着眼前的一切,为腥风血雨的昨天清理思绪,为充满希望的今天和明天接风洗尘,扬帆起航。

  青的琉璃瓦,白的砖石墙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青天青的,白日的白,想来是表示光明崇高的意思,估计也暗含了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的“天下为公”的广阔胸襟,也符合了当时中华民国国旗的颜色——青天白日满地红。这红色也是国人最喜爱的颜色,用热情奔放的心迎接崭新的未来。

  下一处我们去旁边的明孝陵看看吧!这里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地。朱元璋一生都有着浓重的传奇色彩,从一个乞丐、和尚到将帅之才,最后称帝,无不历尽曲折坎坷又充满神秘气息。神秘也许并不神秘,祥云也好,天子也罢,不过是为了讹骗世人甘心服从统治的幌子,但他的苦心经营政权却值得赞赏;虽宁枉勿纵,迫害了许多开国功臣,背负万千骂名,但却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他统治时期的明朝,经济国力都得到了有效恢复,官吏惩治也初见成效,文化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所有成绩都足以令后人称道。只是站在明楼上,抬眼看万里长空一碧如洗,想历史的瞬息变化也不过沧海一粟;而世间,已过千年……

  明孝陵的翁仲路上有石人石像,或身着盔甲,或衣带飘飘。他们已在这里矗立了六百多年,模糊不清的神色,厚重的衣袂让我能依稀想象到当年的威武轩昂,紧闭的双眼似乎在沉思着世事变迁的百年沧桑。只身走在松柏古槐间,看春日的阳光透过树叶,给路面上投下斑斑驳驳的碎痕,我的身上仿佛也流淌着薄荷色的光影,让人惬意释然。跨上林间的石阶继续向前,神道上,有石马石兽,无一不是憨态可掬,敦实滚圆,他们安静地蹲守在孝陵的两旁,不知疲倦。时间没有在它们身上留下多少岁月的痕迹,只有淡淡的水渍与绿树的青痕暗自透露了它们的秘密。偶尔有胖乎乎的孩子一定要爬上去骑骑看,千年的刹那,便在脑海中交错闪现。

  明孝陵的对面就是梅花山了,此刻的梅花似已过了最盛的时刻,草地上掉落的花儿仿佛还留有一丝幽幽清香,时收时敛让人迷离,只是雨水和着些泥点沾染在柔弱的花瓣上,混合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暗自发酵,似乎在酝酿着来年的美丽。

  梅山长眠着另一位君王,那便是三国时期吴大帝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就是曹操对这位吴大帝的最好褒赞。孙权少年时就胸怀大志,文韬武略、才智过人,二十七岁便联合刘备大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奠定了东吴的一方霸业,与曹刘三分天下。孙权埋骨之处如今已很难辨明,但在这片土地上,仍常有缅怀英雄的后人来怀古幽情,回望过去的岁月风云。

  05【玄武湖】

  玄武是北方之神,而玄武湖在南京的地理位置就是“北湖”。玄武湖很大,水域面积超过370公顷,从东晋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不过玄武湖的命途也诸多变化,宋朝时因围湖造田一度消失,明初再度开浚复湖,数度改头换面。目前湖中有五块绿洲景区,都免费对公众开放。

  春天的玄武湖闪耀着动人的妩媚,碧蓝的水面波光粼粼,几座画舫往来其中,一行白鹭掠影而过。于茫茫湖水边品味人生,灵魂也会透脱,好像清风明月,流水行云一般。从东北角的第一个州开始,就是翠洲。这个洲并不大,却有些森然,岛上大棵大棵的雪松擎开了树冠,将林中遮掩得密密实实,水汽仍然弥漫,阳光似乎不能完全透过来。想起北欧神话中精灵的居所,他们带着快乐的魔法与你在这密林之中玩起了捉迷藏,既然如此,开启一段密林探险也不错。

  继续往前走,过了翠桥便是梁州,洲上有古井、览胜楼,值得一提的还有明代建成的黄册库陈列馆,黄册就是“皇家档案馆”,主要是用来记载民众的户籍与赋役,因黄绢封皮,皇帝亲阅而得名。黄册库东西座向,且每间库房前后都有窗户,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照顾日照和通风,避免湖面的水汽毁损册页,只可惜明王朝并未能保住“万世基业”,崇祯皇帝自缢于景山之后,南明小朝廷接手管理黄册库,却将棉纸做成的黄册用作了“造甲点火”的原料,看来天命也抵不过现实的战火救急。

  接着进入环洲,洲上有诺那塔和喇嘛庙,是诺那活佛维护祖国统一传奇一生的缩影,如今它们仍静静矗立在湖畔见证宁藏交流的一段佳话。前面一片粉嫩如云如雾笼罩的地方看到了吗?那就是樱洲,我们一起走近看看吧。没想到今年岛上的樱花盛开的如此之早,漫山遍野的灿烂让人顿生怜惜。风吹过,有落英缤纷,一片细碎的花瓣落到我鼻尖,我轻轻呼一口气,花瓣飘到空中,落入泥淖,与地上层层的花瓣一起慢慢融化。这是我今年看到的第一场樱花,你呢?关于樱花,总有许多美好的遐想,无数或浪漫或忧伤的情愫散落在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再往前便是菱洲,因为盛产菱角而得名,可以想象到夏日田田荷叶无穷碧的美丽,不过现在正值春天,加上目前正在修葺施工,所以无缘在最美好的年华中遇见它了。

  出解放门来,便可以登上台城。现在的台城已非晋朝时的台城,而是连着朱元璋时期修筑的明城墙,但万般气象不减当年,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护城城墙。站在台城脚下,举目望去城墙已经被青青藤蔓层层裹住,灰色的墙砖便有了生命的意趣。往日帝王气魄,浩浩汤汤,时光荏苒,洗尽铅华。

  我们登上城墙看看吧!城墙上很宽阔,只是脚下的石砖却有些残破,石砖与石砖的缝隙中的小草探出头来,好宁静,当年的号角连天、厮杀叫喊便都湮没在这宁静中。这里的砖墙也别具魅力,他们虽然凹凸粗糙,缝隙之间的泥沙夜有簌簌有下落的趋势,但仍能感受到它的挺拔傲立。每隔一段,就有一匹刻有铭文的石砖,砖面的篆字仍清晰可辨,它记载着主人的信息,我暗自揣测,无不是一段人生故事,当年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口号在耳边萦绕。身边有依依柳条随风轻摆,诉说着昔日的金陵烟云。“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一曲《台城柳》,让沧桑的台城多了一种诗意的忧伤。

  四目眺望,有沧澜壮阔之感,身后便的钟山,山顶虽不见紫霞凌空却仍楚楚动人;向北眺望,茫茫玄武湖温婉动人,这是我们来时的路;南面便是我们的下一站,鸡鸣寺。

  转身看你时,你正在城墙处向远处眺望,神色自若又若有所思,不知是否和我一样感叹时光飞逝,身后有湛蓝天空,天边一丝缥缈的云暗自微笑,真像一幅画,我也会心一笑。城墙之下又有车流不息,古代与现实的交错变得如此稀松平常。

  我们下城墙去吧,去鸡鸣寺看看,向南下坡再走几十步路就是了。它依山而建,隽永秀丽,这也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事实上,鸡鸣寺便是这四百八十寺之首,在南北朝时期称为同泰寺,当年梁武帝萧衍四度到这里修行,也曾政绩显赫,也曾文采风流,不过他大建寺庙也造成了后期政权空虚,最终被侯景幽闭于台城的文德殿内,活活饿死。鸡鸣依旧,饿鬼道尚存,不过“和尚皇帝”这段往事却随风飘尽。

  鸡鸣寺另一段故事便隐藏在寺庙后的那口胭脂井中,相传南朝陈国,后期国力衰竭,隋兵大举南下,金陵沦陷,陈后主叔宝与宠妃张丽华躲入古井,终被活捉,国破山河依旧,凄迷的风流故事为南朝留下了最后一抹霞光。依稀可见井壁上的隐隐朱砂红,难道这真是张妃慌跳下时蹭下的胭脂?

  鸡鸣寺常有虔诚的香客们来来往往,飞檐层叠的的建筑风格也算得上是别具特色,而这里其实也是南京古城的一处制高点,因为角度风景绝佳,总能吸引到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观景,我们也登上鸡鸣寺的塔顶看看吧,我想告诉你关于鸡鸣寺的另一个爱情故事,它有点委婉,有点哀伤,那是关于秦淮名妓卞玉京与明清诗人吴梅村的故事。卞玉京姿色绝佳,琴棋诗画无一不精,尤擅水墨兰花,她有心将一生幸福托付吴梅村却遭拒绝,最终选择长卧青灯古佛旁,做了女道士,而吴梅村也大为追悔,屡次求见卞玉京而不得,在鸡鸣寺度过了抱憾终身的岁月,后期写下了很多对这段爱情深深忏悔的诗篇。

  忆古思今,我们还是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吧,比如鸡鸣寺的斋菜就不可错过。去附属餐馆找一个临窗的位置坐下吧,如果轻轻推开花格窗轩,你还会发现吱呀的一声响,窗外的风景不错,阳光着色的槐树叶有种剔透的美,远处的钟山依稀可见。我要一份糖醋排骨,一盘罗汉芋头,再来一碗素鹅面,应该差不多了,你呢?最喜欢的就是勾着浓浓芡汁的糖醋排骨,排骨的骨头是茭白做的,味道很浓郁,我喜欢。

  06【颐和路公馆区】

  下一站我们去颐和路公馆看看吧。在鸡鸣寺站,坐11路公交车,在江苏省委站下车,沿西康路向北走550米左右,就能达到,我们在那里碰面。

  公馆区的全称是“颐和路民国公馆区”,它曾是20世纪三十年代民国政府提供给政府官员居住的高级住宅区,包括各国使领馆和名人公馆225处,每一幢都情调各异,也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是旧南京品位的象征。

  “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静静的颐和路正以沧桑的表情见证历史变迁。走在这样的一片别具特色的建筑群中,仿若走进了一部泛黄的老电影,它有了胶片的裂痕和细碎的雪花,我睁大双眼,看西装革履的外国公使、长衫马褂的旧官僚、神气轩昂的新权贵,以及穿着刺绣旗袍的太太们撑着洋伞从这条街走过,他们却未曾注意到我,空气凝固在这一瞬。高高的梧桐树用细密的树叶小心翼翼地将街道包裹其中,和着南京古老而深邃的意蕴流向远方。

  我们不妨就从西南端与西康路交界的颐和路口出发,找寻过往的繁华吧!时光倒退回1927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建都,而远在北京的北洋军阀苟延残喘已不成气候,随后西方各国陆续来到南京设立使馆,一时热闹非凡,使得颐和路一带成为了南京有名的“使馆区”。

  1936年,道路左边的38号公馆落成,主人原是鼎鼎有名的大汉奸褚谊民,后来为报知遇之恩他把公馆转献给汪精卫,汪精卫在这里住了4年,而后改成了美国军官俱乐部。短暂的莺歌燕舞后,38号没入沉寂。如今黑色雕花铁门依旧森然紧闭,成为了江苏省对外办事处。而与38号一馆之隔的34号是原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的公馆,它占地两千平米,院广宅大,华丽气派。

  15号菲律宾公使馆旧址是一座黄墙红条三层小洋楼,圆柱立面和扇形拱窗样都有了独特的的古堡趣味。29号是苏联公使馆是国民党政府空军总司令周至柔亲戚所建寓所,48年时苏联大使馆以每年4800美元的租金把这所房子租下来,解放后便退租移交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了。32号是澳大利亚公使馆旧址,物是人非,只留灰瓦门厅下两个大红灯笼在风中招摇,一架枯藤初见春色,等待着绿荫萌浓,民国风貌也开始一点点鲜活……

  颐和路8号是阎锡山公馆,建于1936年,传统的翘角屋檐,圆形的大露台,灰黄的搭配在光晕下素雅宁静。这位“山西王”在南京有三处房产,而颐和路这一处正是49年李宗仁拨送的,但阎锡山只在这里住过7天,匆匆一别,竟再也没回来,如今这里是军区老干部活动中心,服务于社会。

  3号住的汪伪内政部长陈群,日本投降时他也选择在这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陈群是闽南人,喜爱藏书,41年时他在公馆对面修筑了三层闽西客家土楼状的围屋作为藏书阁,他的库藏也非常可观,一度达到45余万册。陈群死后,藏书被移交国立中央图书馆,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图书馆。如今只能从绛红色木扶梯和西北角残留的罗马风格廊柱浮饰遥见当初的光景。

  然后我们经牯岭路,去天竺路看看各国的驻民国使馆旧址吧,3号加拿大使馆,15号墨西哥使馆,25号罗马教廷使馆,它们都各具风情,也在那个年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是现在都改为私宅。院外杂草丛生,青苔也肆无忌惮地爬上墙角,看外墙的涂料剥离了不少,只有院外的一株花树却独自开得妖娆,不知是否疏于打理还是主人长年不在呢?

  西康路33号,原本是美国大使馆,也是司徒雷登的官邸,1946年7月,美国政府将使馆迁至此地。由于美国充当了国共双方调停人的角色,因而当时的美国大使馆也就成了世人瞩目的焦点。直到50年2月,最后一名美国外交官培根离开,这儿的历史才暂告终截。抬眼望去,敞开的那扇窗是否还有争论不休的声音,司徒雷登在窗前整理卷宗,又急忙奔走于政党之间。

  缓步在老榆树的枝影下,潮潮的空气里酝酿怀旧的风韵。眼风越过矮墙,远方是望不尽的未来,任谁都能览见一些惊叹和沉思。一人多高的淡黄色院墙散发着没落的贵气与矜持,那些彼时的旧闻,有了一种不可言说的哽咽。如今,浮华落尽,青砖灰瓦间,许多旧梦都掩埋在尘埃里。

  07【见证古今总统府】

  南京总统府,现在是一个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见证了时代风云。当然,总统府的历史远不止于此,600多年前,这里曾是明朝的徳侯府和汉王府,清朝时为总督署,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也把这里作为“行宫”。

  总统府的得名应该是源于1912年,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组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开始,这里一直作为政府办公地点。战火纷争的年代,军机战报频频传来,会议争论不断,直到1949年解放军占领总统府,总统府才算迎来了短暂的宁静,历史就此翻开新的一页。在之后的近50年中,政府机关也一直在此办公,直到80年代后才陆续搬离。

  堂前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的牌匾,静思过往,“天下为公”实为来之不易。逝去的年代充满累累伤痕,有多少人为之付出所有乃至生命,才有了如今的幸福安定的生活。沉湎于先辈们做出的种种努力,感慨万千。

  西区是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办公室、秘书处、西花园,以及参谋本部等。室内的陈设极为简约,奶白墙面,纤尘不染的木地板,白色的布艺沙发,光洁的漆器案几,上面放几盏青花瓷杯,从前的政客要人应该都云集于此吧,他们坐在这沙发上,却无心喝茶;他们共商国是,也许为某个战略争论得面红耳赤;为某场战争扼腕叹息。头顶的暗色吊扇已不再转动,只是默默低头俯瞰眼前的一切,在历史的长河里漂流。窗外风摇动着树枝发出悦耳的沙沙声,带着一串串陈年旧事匆匆离去。

  总统府的很多地方的墙上都贴着一张“中华民国统合地图”,从右到左的文字顺序,繁体字的标注,深深浅浅的折痕还有旧时的污迹;相信军官武将们也曾在浩然版图前大手一挥,指点战线转移,期待战果胜利。所有墙面上的挂钟都指向同一个时间,因为这是总统府被攻破的时间——1949年4月23日11时05分。

  东区主要是行政院旧址、马厩和东花园。行政院内是一些国民政府五院的文物史料陈列,只有花园内的石舫静然不动,湖水中聚敛而来的花锦鲤,给这肃雅的静物增添了几抹活泼的气质。

  出总统府,夜幕已悄然降临,这个城市把历史枕在颈下安然入睡;城市的人群却正聚集在曾经威严的国家权力中心——民国总统府行政院的官邸旁的街区,一边熏陶历史的格调,一边享受着现世的快乐,他们给它取了一个名字——“1912”。1912,只能属于南京。这一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这一年也被称为民国元年。它是南京在历史剧目中的华丽亮相,即便短暂却不可磨灭。

  南京1912,如今是一个时尚文化商圈,在这里感受南京的夜也许别有韵味。它无时无刻不流淌着飘逸的民国风情,那一幢幢富有欧洲风情的小砖瓦房里,充斥着轻柔的音乐,他们丝丝入扣荡进你的心扉;空气中弥漫着爆米花和芝华士的香味,有一点甜,有一点腻;穿着时髦的女人晃动手中的玻璃酒杯,杯中的法兰西干红鲜艳异常,就像她红色唇彩浓烈异常,如鲜血一般的颜色,在幽暗的灯光下独自凄美。

  酒吧里,开心的人大声谈笑,不开心的人也大声谈笑,只是怎么听却总多了一丝酸楚,睡不着的人相互找寻同类,殊不知怎么找却都只有自己的影子相伴左右。没有灯光的暗角,有失意的人颓然坐在那里,桌前几只还未倒尽的酒瓶,好象落魄的王族,一切繁华,刹那销声匿迹。

  不过,但愿那些不快,那些伤感最终会融入到空气中,最终烟飘云散,失意的人,酩酊大醉的人,抑郁神伤的人,都能释然。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1912吧?

  出得酒吧来,街道上的灯光变得温柔,行人匆忙的步履也变得缓慢下来,好舒服的夜风吹过来,闻到了黑椒牛排的香味。饿了吧?我们去吃点东西吧。将盘中的牛排细细切开,静静望向远方,旁边法国风格的地铁2号线,默默穿梭在一层又一层埋着不知多少古物的地下,带着城市里忙碌的人群汇聚一处,又流向四面八方,历史的车轮也是这样吧,车辘滚滚奔向前方……

  08【后记】

  在南京,走走停停,路过了太多美丽的风景和故事。她气宇轩昂的书卷气质,她沧澜壮阔的厚重历史,她淡雅清丽的山水画卷,她风流袅娜的传奇色彩,都叫人留恋,古今多少英雄才子沉醉在这里,忘却了归路,雄浑英雄气概与灵秀温柔交织的个性,成就了今天的南京。

  投下恋恋不舍的一眼,我终于转过脸来,别了,南京!即便只是在梦里,我也一定会再回来,请等着我!




【本文标签】:
上一篇:山海一色——三亚 下一篇:柔软·丽江
推荐阅读

博凯简介BOKE PROFILE

博凯佳音是成都中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从事音频录制服务的精英团队,团队成立于2006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配音录制、音频编辑的有声语音创作。

最近有 88预约成功

累计学员 775

  • MISS阿妹 1天前

    样音试听成功
  • 癸巳酱 3天前

    录音成功
  • 当爱已成往事 6天前

    中文配音成功
  • 对你爱爱爱不完 2天前

    英语配音成功
  • sunshine 7天前

    影视配音成功
  • sunshine 7天前

    影视配音成功

联系博凯

电话:028-66686660
客服QQ:2852260844 285260846
地址:成都中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咨询客服 询问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