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公司 > 声行漫步 >

华丽邂逅——上海

返回列表 来源:未知 发布日期:2017-04-08 15:23| 关注:

  石库门里斑驳的老弄堂,深藏着许多的快意恩仇;思南路上静谧的老洋房里,演绎着一幕幕悲喜戏剧;身边擦肩而过的旗袍女人,一颦一笑令人迷醉;高脚杯、老唱片的光影交织中,流淌出几许香艳的味道。这里是时尚繁华的代名词,这里也是怀旧风情的风月场。我是XX,今天请跟上我的脚步,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国际大都会——上海。

  【静安寺】

  这里是静安寺,是上海最著名的古寺之一,相传始建于三国孙吴赤乌年间,里面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和三圣殿三座建筑。进入需要门票30元,香火需要另算,尽管如此,每天来这里上香的人依然络绎不绝。人们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虔诚地行善积德,也一定能得到佛祖的庇佑。这里,有“静安八景”,赤乌碑、陈朝桧、讲经台、虾子潭、涌泉、绿云洞、沪读垒和芦子渡,他们大多与文人墨客或是圣僧行者有关,有的景点几经变迁,逐渐消失;有的却长存不息,并被城市的管理者巧妙运用,发扬光大。

  过去静安寺有庙会,它起源于一年一度的浴佛节,逐渐演化为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定期举行的大型集会,这个时候就会有很多商贾小贩聚集到这里买卖东西,游客也会很多,几十年后,庙会逐渐固定壮大而形成了庙市,这是静安区商业的渊源。随后寺院的山林被一点点蚕食,土地相续被出租变卖,变成了商业用房和里弄住宅,幽静的寺庙周边变成了商业街和闹市,到了20世纪30年代,这里已经是十里洋场的西端市口了。如今再来看看静安寺,这么一座古刹与周边的高楼虽然格格不入,但对于寸土寸金的上海来说,已经弥足珍贵了。静安寺旁边有著名的百乐门,当年众多社会名流都在这里出没过。

  出静安寺,就是南京西路了。过去的南京路号称“十里洋场”,因为这里,汇聚了当时最繁华的商贸店铺和娱乐设施,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如今的南京西路一点儿也没变,一样那么富丽,一样那么繁华。这里是上海最顶级的商业街区,众多一线品牌、百货公司汇集到这里,众多追求时尚的男男女女徘徊在这奢靡的街道,人多,请注意安全。路上,有各种各样的建筑,现代的、古老的,西式的、中式的,不同风格的店铺演绎着不同风情,他们挤挤挨挨地汇集到这里恭候着顾客光临。巨型的LV箱子建筑或者是红色霓虹的可口可乐瓶建筑,每一样都标志着这里特有的潮流或是奢华。

  夜晚的南京路比白天更漂亮,暖黄色的灯盏点亮一座座黄粉墙的城堡,灰石墙的钟楼,罗马古典建筑的白色石柱和拱窗,五颜六色的霓虹招牌,在撩人的夜色中暗自妖冶。街道上的车流像是一道道美丽的抛物线,肉果这个城市的心房。大大的落地橱窗里,一盏盏如羊脂玉般的磁瓶在粉色背景墙的衬托下分外动人;漂亮时装、璀璨宝石,都在黑夜中熠熠生辉,悄然展示着它们不菲的身价。

  南京西路很长,我们可以边走边逛,这里的小吃店也很多。继续向前,会看到一个大大的广场,这个就是上海人民广场了。人民广场,是上海人流是上海的交通枢纽之一,因为1/2/8号地铁和很多线路的公交车都在这里汇集,所以很多人约会碰面都会选在这里,加上周边是繁华的南京路和艺术展览馆等,总是不乏甜蜜的味道。不过,你知道吗?这里在租界时代,曾经是驰名中外的跑马厅。1861年,当时跑马总会的董事,英国人霍格,勾结英国驻上海的领事向上海道台提出,要求划出一块土地作为跑马的跑道。在清政府地方官吏的默许下,霍格策马扬鞭,从现在的第一百货商店门口起跑,向西转南兜了个大圈子,然后按马蹄的痕迹将地都圈起来,用低价强行征收了马道圈内的466亩农田,迫使三万多户农民离开赖以生存的家园,最终建成了号称“远东第一”的跑马厅。不过这里也是历经坎坷的,抗日战争时期,被改造为日军的军营驻扎地,解放战争时期又变身为美军俱乐部,直到解放后政府收回跑马厅才结束了这段沧桑历史。

  看到那边的图书馆了吗?它就是当时的跑马厅大楼改建成的;还有那边的体育馆,是看台改建的。人民广场旁边还有上海博物馆、大剧院和城市规划展示馆等等。广场地下有一条“上海1930风情街”,你要去看看吗?街道很短,却浓缩着中外各国的建筑风格,有关于上海记忆的老东西,也有年轻人喜欢的潮牌。前面的有轨电车、老虎灶等等,举手投足间都透着风情无限。

  看到广场边那个饭店了吗?它是国际饭店,也是上海年代最久远的饭店之一,1931年由匈牙利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曾经是“远东第一高楼”,上海人骄傲了50年的地方。据说,中美历史上第一个越洋电话就是在这里,由第一夫人宋美龄拨通当时美国的第一夫人的;而京剧大师梅兰芳和喜剧大师卓别林的首次会面也是在此;建筑大师贝聿铭,正是因为小时候在这附近玩弹珠时看到了这栋大楼的拔地而起,被深深迷住从此才定下了学建筑的志愿。这里承载了很多故事,历史的,曾经的……

  旁边不远处的大光明影院,也是中国电影时代开始的地方,中国电影院的很多和第一次,都与这里有关。当年很多大片的首映都是在这里举行的,所以每每到有新片上映,总有大量的日本富翁专程从东京乘船甚至坐飞机来“魔都”上海一睹为快。穿过人民广场,往东是南京东路,继续往前,就是外滩了。

  【外滩】

  有人说:“外滩的故事就是上海的故事”,正是外滩边一座座钢筋水泥的楼宇,见证了旧上海滩如梦般繁华的往事。外滩也在经历了沧海桑田的风云变幻,它原本不过是一个滩涂之地,1945年这个地段被辟为英租界,随后各国的洋行,银行都在这里建立起来,这样的进程一直持续到今天,所以,在短短的一个多世纪中,上海从一个海滨小城一跃成为远东的最大都市。人们都说:这里——是感受上海灵魂的地方。

  看到那幢仿古希腊式的圆顶建筑物了吗?它是外滩中山东一路的12号,建于1923年,过去的汇丰银行,现在是浦东发展银行。从前面看,有一、二、三,三扇青铜大门,你注意到两旁神气活现的铜狮子了吗?据说是由英国专门铸造的,因为铸成后立刻将铜模毁掉,铜狮子也成了绝版珍品。我们进去看看吧,从顶层中部突出的那个八角形门厅进入,就是营业大厅,门厅八角形穹顶的彩色马赛克镶嵌而成的壁画气势恢宏,据说原本是被涂料覆盖住的,直到浦发银行修复大楼时,意外揭开了穹顶的秘密。穹顶上画的是巨大的太阳、月亮,还有太阳神、月亮神和谷物神。八扇墙壁的顶部则分别描绘了20世纪初上海、香港、伦敦、巴黎、纽约、东京、曼谷和加尔各答等八座城市的建筑风貌。据说为修这座楼当时花费了800万两白银,所以也被称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

  隔壁那幢顶端有钟楼的建筑,是上海海关,会不会觉得它的钟楼造型很眼熟?没错,钟楼是仿英国国会大厦的大本钟样式制造的,它建于1927年;旁边的和平饭店,以前是汇中饭店和沙逊大厦;旁边是中国银行大楼,它建于1920年;外白渡桥后面的那栋楼是上海大厦,建于1934年,当时叫百老汇大厦……这里汇集了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并式等等,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 你看,这里所有的建筑都有自己的出生和故事。

  上海外滩,是中国百年都会文化的起点。除了商贸经济,这里灯红酒绿的夜生活也令人艳羡。外滩的啤酒总汇、海鸥饭店的水疗、和平饭店的爵士吧、塞纳河咖啡馆、门口飘扬着的各色国旗,都让外滩披上了美艳的色彩。但是,你知道?三四十年前的上海,却不像现在这般风情万种,甚至是简单的谈恋爱都不容易。往前走吧,我要告诉你一个关于“情人墙”的故事。

  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黄浦江西岸有一条1700米长的防汛墙,半米多高的灰白泥墙毫不起眼,却是上海曾经最浪漫的角落,被称为“情人墙”。很多上海家庭的组建,都是从“情人墙”开始的。那时候,上海除了电影院,几乎找不到其他的娱乐场所,热恋中的情侣们不愿意呆在拥挤的家里,躲在父母的眼皮子底下谈情说爱;也不敢到黑灯瞎火的地方你侬我侬,因为民兵、纠察队可能随时过来巡逻;冷僻的地方更是不行,一不小心就会遭到流氓阿飞之类的侮辱,留下心有余悸的回忆。

  于是外滩的“情人墙”慢慢形成了,这里安全又隐蔽,情侣们可以趴在防汛墙上和着江风谈恋爱,面对黑茫茫一片黄浦江,把背影留给他人,也不怕被熟人撞见。夜晚时,一场又一场的爱情盛宴在这里上映,一对一对,挤挤攘攘在狭窄的情人墙边,人多的时候只隔着一个人的距离,彼此说话的声音都听得一清二楚,但是,沉浸在甜蜜中的恋人却一点儿也不介意,因为眼里、耳中都只有对方,再也感觉不出外面的世界。“情人墙”不过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是上海人在寸草不生的水泥地上,用爱铸成的一片森林,遮掩着彼此,让浓情蜜意充满整个夜空。但随着江景改造,以及娱乐场所设施的逐步完善,“情人墙”边的情侣大量减少,它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不过,暖暖的江风,好像还带着昔日甜甜的味道。

  站在黄埔江边,看对岸拔地而起的座座高楼,和上海的地标——东方明珠塔,对这个城市有了别样的情感,纷繁复杂。很多人都曾流连在这片土地,看眼前的繁华气势,立下豪言壮语;又有多少人为了追梦来到这里,多少年后,也不知道这个梦到底有没有实现;或者直到实现之后,才发现,原来寻梦的过程才是最快乐的。这个城市并不寂寞,因为这里埋藏着许许多多的梦想和故事,是城市的人让这个城市更加美丽。

  乘地铁2号线,我们去浦东看看吧!走进东方明珠电视塔一探究竟。塔上的三个球体分别提供展览、餐厅、观光等用途服务。东方明珠塔267米上的球体,是亚洲最高的旋转餐厅,每到入夜,从这里观看浦江两岸的灯光次第亮起,流光溢彩令人沉醉。这里的法式蜗牛、抹茶蛋糕、三文鱼和俄罗斯浓汤都值得期待。返回世纪大道,继续向前,是上海新兴的金融中心陆家嘴,这里的银行街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国的外资银行。由世纪大道右转到银城中路,是金茂大厦。

  浦东是“上海高度”的象征,弹丸之地聚集着四五十幢高楼,成为这个国际都会的新地标。每天高收入的白领人群如潮水般涌入这里,他们是这个城市的精英,夜色中,他们又四处流散、渐渐隐去。夜色中闪烁的霓虹为外滩罩上了神秘的面纱,深夜的黄浦江,沉沉的轮船的汽笛声,让这里的夜更加宁静,你可以听到这个城市最深处的声音。

  【城隍庙】

  沿着方浜中路往西走,这里是上海老街。它像一条时光隧道,将我带向一百年前旧上海的繁华。雕花的老虎窗,褪色的红灯笼,黄色的酒旗随风招展。这里像一个长开不散的庙会,让人流连忘返。

  岁月在老街有了自己的价值,年代越久远,物品越值钱。这里卖各种老上海风情的东西,穿旗袍的美女挂轴、老地图、旧书、花露香水、力士香皂的招贴画等等,纸张都泛着老旧的暗黄,像要诉说陈年的往事。但店里的老板会告诉你,这些都只是复制品,真正的老上海广告几乎已经绝技;然后偷偷拉住你问,如果有这些老画,可以卖给他,至于价格,可以到店里详谈。

  上海老街还有南京路、淮海路买不到的东西,比如录有百乐门红极一时的明星CD,以及摇曳迷醉的爵士乐风。周旋无疑是这条街最受欢迎的明星,老街两旁不少店铺都悬挂着周旋的大幅画报,这是一张放大的1947年1月份的《艺海画报》的封面,画中人笑靥如花,光彩照人。周旋是旧上海风情的写照,三四十年代的上海饱受战火摧残,但租界的庇佑使得这里依旧歌舞升平,花样年华的美人唱着万般风情的《夜上海》,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浮现眼前,只是身世凄迷的女子又有谁怜惜呢?耳边店铺里依旧不知疲倦地放着金嗓子周璇的老歌,如同留声机有些磨损的指针,不知疲倦地颤抖转响,即使年代久远有些变音,有些模糊,还是这么动人心弦。

  沿方浜中路右转就是上海城隍庙了。在上海,没有人不知道城隍庙的。它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庙内祭奉城隍神秦裕伯、汉朝大将军霍光和鸦片战争民族英雄陈化成,为上海护海避灾。除此之外,城隍庙还是近百年的商业汇集地,这一带曾经汇集了上海早期的银楼、商号、钱庄、酒肆和戏院。这里的小吃也是名噪一时的,绿波廊的特色点心,松月楼的素菜包,桂花厅的鸽蛋圆子,松云楼的八宝饭,还有南翔小笼包和酒酿圆子等等,你一定要尝一尝了。

  如果你想要寻觅过去的旧时光,那就一定要去上海的茶楼喝杯茶喽!我们去的这座茶楼叫老上海茶馆,门口有旗袍美女的画报的这家就是了。从旧式木梯左拐上楼去,可以看见过道沿墙摆放的老式梳妆台、书柜和缝纫机。我喜欢他们的茶牌,是毛笔写的,像一份拜帖。请给我一杯元宝茶,谢谢!元宝茶,是他们的招牌茶,而我,喜欢茶中青橄榄淡淡的味道。从窗台望过去,城隍庙依旧人潮涌动,耳边的吴侬软语飘到心里。想到数十年前的闺秀小姐们也曾到这里来喝茶,也会挑起花格的窗棂,看看窗外的恋人有没有来。

  我好像看到熟人了。看到靠墙坐的那位老先生了吗?他是我的朋友吴先生,每天早上都会来这里喝茶,一坐就是一上午。他的生活并不算如意,却依旧衣着整齐,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这是老上海的做派,即使生活如何不济,在人面前总是得体又风度的。别看他现在这样,曾经也是家财万贯,纵横十里洋场风流人物,因为喜欢上一个舞女而抛家弃子,当时闹得满城风雨,可是不久后家财散尽,舞女也落井下石与他分了手,老婆和小孩早已经搬到美国去了,几十年过去了也再没有任何人来看过他,他只好一个人孤苦伶仃的生活了。我们上前和他打个招呼吧!

  出茶楼来,继续往北,横过百翎路就可以看到九曲桥,过了九曲桥就是豫园了。九曲桥上人潮涌动,都是上海商贸繁盛发展的结果。放眼望去,远处的高楼林立,westin饭店的房顶,总让我想起《大话西游》里唐三藏的僧帽。时光交错出一个纷繁美丽的新上海。

  【徐家汇天主教堂】

  徐家汇是上海中心的城区,因为发展较早,也是上海的著名商圈之一。上海人说,在这里走一圈,要办的事就都能办好了,大大小小的百货商场,影像效果俱佳的电影城,丰富的小吃餐饮中心,宗教活动中心,博物馆全部都有。

  徐家汇的形成很早,渊源于明代晚期的大学士徐光启。徐光启在这里建农庄,做农业试验并且著书立说,而后他的后辈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于是有了“徐家库”,后来发展为镇,再后来,因为这里地处肇嘉浜与法华泾两条水流的会合处,所以得名“徐家汇”。

  我想带你去看的是徐家汇天主教堂,请跟我来。早在1910年徐家汇天主教堂就建成了,而这里也是天主教在整个江南的布道中心。那时,天主教堂的周围还是杂草丛生的一片荒凉,转眼的100年间,这里已经发展成为上海的商业中心,教堂也被现代化的楼宇所包围,虽然如此,徐家汇天主教堂依然用它的方式保持着独有的体面与姿态,它曾被誉为“远东第一天主堂”,哥特式的建筑,红色砖墙,白色石柱,青灰色的瓦顶色彩明丽;南北的两座钟楼有60米高,尖顶的十字架直入云霄,像是要拉近与上帝的距离。

  看那边,一群虔诚的教徒还是像平常一样,等在徐家汇天主教堂的门外。在刻着天使与众神的石雕下,轻轻地走动,看上去,特别安详。灰白色的圣母雕像庄重而素雅,只是脸上的灰色痕迹如同泪水的痕迹,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落泪,却知道她一定有一颗悲悯善良博爱的内心。

  今天是周末,天主教堂下午可以对外开放,我们进去看看吧。穿过重重叠叠的心形拱门,这里共有64根雕花圆形束柱,它们是苏州产的金山是雕凿而成。你可以抬头看看顶部的回廊,这里可蕴含了特别的设计哦,通过网状设计结合了空气动力学原理,可以让至少三层楼高的大厅不用人工清洗高位玻璃;而且,在这里用普通分贝的声音说话也能传到教堂的任何一个角落。中间的横廊的窗上贴着的窗花,据说是修女自己动手制作的,很漂亮的颜色和图案,代表着圣心和圣母心的故事。注意到前方的那个祭台了吗?听说是1919年复活节从巴黎运来的圣母抱耶稣像,后墙悬挂的是宗教画《最后的晚餐》。这里,被称为上海的“梵蒂冈”。

  午后的阳光大片的透过五彩玻璃进来。它们被分成一条条光柱,洒遍所有角落。教堂里有了太阳的味道,空气中的尘屑在那些光芒的照射下凌空飞舞,直到将教堂里的记忆激活。教堂内是禁止拍照的,神父说:即便你不信教,进到教堂里也应该怀抱一颗虔诚的心。今天来的很凑巧,刚好碰到一对新人在这里举行婚礼,我坐到后排的席位静静凝望身披洁白婚纱的新娘和新郎的背影,想起许多动情的故事来,希望他们幸福美好。

  【季风书屋】

  出徐家汇,往东北方向前走,我们可以去看看衡山路。从前的上海人想到衡山路,必然想到酒吧一条街。不过现在衡山路夜生活的喧嚣已经渐渐淡去,被新天地或是田子坊所取代;反而是白天的风情万种引人流连。密织的法国梧桐延绵不绝,葱葱郁郁遮盖了衡山路的上空,街边小洋房老建筑情调浪漫,是浓郁的法式风情。

  1939年,张爱玲就住在这里的不远处,也走在这浓密的法国梧桐下散步,沉思。时过境迁,看光阴荏苒,流去不再。这里也有很多历史久远的老公寓,他们如同隐士般在千百岁月中保留了自己独特的姿态,斑驳的墙壁有年轮的印记,刻画着无法磨灭的印记与秘密。这里依然酒吧林立,欧式建筑、落地窗户、特立独行的招牌都彰显着这里酒吧的情调,想来入夜之后,梧桐也会脱去浓情的幽静,增加一些鬼魅的色彩吧?

  沿衡山路走下去,左转到淮海中路。在人流如织的淮海路、陕西南路路口,你就会看到季风书屋。这里充满了很多上海人的回忆,也是上海文化品位的一个符号。我喜欢从东边的小门进去,穿过安静的读书咖啡廊,再进入到整个书屋的主题大厅。偌大的书屋,却有点图书馆的味道,书架一排一排的站立,成千上万本书静悄悄地呆在那里,散发着书本特有的味道。穿梭在其间,发现感兴趣的书籍,慢慢地翻看,静静享受阅读的乐趣。最喜欢的还是它的木地板,踩上去有很踏实又舒服的感觉,散发着书页特有的温馨。

  季风书屋,一度是上海小资情调的标志。这里书很全,上新也很快;最重要的是,它抓住了爱书人的思路脉搏,店主拥有敏锐的品位与独特的视角,很多在外找不到的冷僻的书,这里都有。还有一些特别的专题,哈耶克、罗尔斯、世界银行报告、前卫艺术等等,五花八门的书目总让人不舍离去。这里,不到打烊,没有人会赶你,很多人是因为避雨躲进这里找本书消磨消磨时间,却从此爱上了这里。

  当然,季风书屋也成为众多文艺青年寻找知音的地方,很多文艺青年的爱情也是从这里开始。在读书的咖啡吧捧一杯咖啡,聊一些关于书的事,一个下午很快就过去了。书店里一些不经意的挑书女孩,未施粉黛却恬淡可爱,耳朵上戴着大大的耳机在音乐中摇晃,成为了书屋的一道亮丽风景。当然,徘徊在陕西南路的还有那些神情专注、模样怪异又略带神秘、像搞特工似的“星探”,真真假假却不知道了。

  季风书店另一个出口,正对着张爱玲曾着力描写过的国泰电影院。张爱丽在《多少恨》中说:“现代的电影院本是最廉价的王宫,全部是玻璃,丝绒,仿云石的伟大结构。这一家,一进门地下是淡乳黄的;这地方整个的像一支黄色玻璃杯放大千万倍,特别有那样一种光闪闪的幻丽洁净,电影已经开映多时,穿堂里空荡荡的,冷落了下来,便成了宫怨的场面,遥遥听见别殿的箫鼓。”当年在国泰电影院,书中的女主角家茵因为女友的临时缺席而多出了一张电影票,因此遇到了男主角夏宗豫,而现实中,张爱玲也常常和姑姑来这里看电影如今从季风书屋出来,买一本书,静静伫立在国泰电影院门口,想想昔日的风花雪月,也算是一种情怀吧!

  【思南路】

  Massenet Rue,思南路。这里成形于1912年,曾经是法租界的地方,因为同年8月,法国一位著名音乐家Massenet在巴黎去世,为了纪念他,法租界公董局就把这条路以Massenet的名字命名。这里被称为上海的“上只角”,是更有风情也更原始的老上海花园洋房。

  这里很安静,因为是单行道,车辆并不多,铁栅栏被阳光拉出长长的影子,这里有旧上海特有的精细与美丽,充满罗曼蒂克的味道。街道两边都是很有历史的小洋房,精致的镂空花纹在屋檐下诉说曾经的辉煌,可是砖瓦上分明有斑驳的痕迹。隔着栏杆,你可以看到他们的主人和我们一样,过着再也平凡不过的生活。回不去的过去,诉说着昔日的改变。这里,依然看到具有上海特色的“万国旗”。

  思南路的住宅建筑风格多样化,法式、俄式、英式、美式、德式,每一种不同风格都彰显了独特的国籍区别,这里是旧上海的高级住宅区,而且周边生活圈一应俱全,北面的复兴公园从前是古军营改建的法国公园;南面是天主教伯多禄教堂,震旦大学,也就是现在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广慈医院,当然现在是瑞金医院;东面还有法国学堂和法国总会,不过他们现在已经变成科学会堂和花园饭店了;再远一些,这里与购物天堂的淮海路商业街也只有几百米之遥。即使过去百年,这里的布局规划也毫不落伍。

  思南路也有很多历史性住宅,孙中山、周恩来、张学良都在此度过了一段日子。71号的周公馆,也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87号为梅兰芳在上海的寓所;思南路与丁香路路口的是孙中山先生的故居;思南路与皋兰路路口为张学良故居。大部分的故居都对外开放,一般需要购买门票,不过周公馆免费。在一片老洋房中也有一片西化建筑的新别墅区,他们对外销售,不过价格可能就几近天价了!

  被岁月封尘的邮筒、深灰色的砖墙、浓绿的藤蔓、沐浴在阳光中的欧式阳台、记忆斑驳的铸铁栏杆,总有一些怀旧的意境。老房子里的老人边晒太阳边闲聊,话题无非是今年的房价又涨了,孙子今天在幼儿园大班得了一朵小红花,稀松平常的话语很温暖。即便不刻意去怀旧,我的思绪,也情不自禁地走进了历史的时空。

  从思南路拐入另一条小巷,我们继续寻游。这里只是一处并不出名的弄堂,却有很多人徜徉其中,还有骑着自行车的外国人在这里快意穿行,也许在他们眼中,这里才是别具中国情调的。摆个凳子就开始工作的剃头老师傅,坐在弄堂口的老奶奶,挂在电线上的鸟笼子,还有用竹竿串起来的晾在外边的衣服,这里有很多弄堂里长大的上海人的回忆,抬头能看到头顶上横七竖八的竹竿和晾衣绳,也总能有的确良衬衫滴下来的水掉到头上,或者小孩子的尿布随风摆动,摇摇欲坠又从来没有掉下来过。这就是最真实老上海人的生活。

  上海老弄堂延伸的是一份昨天的记忆,沉淀着往昔的情怀。弄堂有很多出口与入口,纵横交错,很容易就迷失了方向,像走进了迷宫,一条路重复走上几次或者从这个出口出去又进来,同样的人在不同的街巷碰到几次,不过那不重要,因为,这里是这个城市独特的魅力,我喜欢充满真实色彩的弄堂,和同我们一样食五谷杂粮,精明俗气的上海人。瞧,还有很多穿着随意的摄影者,他们或蹲,或站,或别过头来,以各种别人看来扭曲奇怪的方式寻找特别的视角,记载着上海弄堂无与伦比的美丽。我在心里偷偷笑了起来,不知我拍摄的样子是不是也这么奇怪呢?

  【田子坊】

  从思南路往南到底就是泰康路,右转往西就看见田子坊了。十年前的田子坊不过是废弃的厂房和老房,不过现在却成为了艺术创意者的天堂,陈逸飞、尔冬强、黄永玉的工作室都入驻到这里,田子坊一夜成名。

  走进田子坊,扑面而来是艺术的气息,后现代、朋克、怀旧的或是复古的各种元素在这里撞击。奇妙的小玩意儿,精巧的工艺品以及充满上海风情的漂亮衣服,还有咖啡厅和甜品店。店铺和街角总有许多不经意处的设计,让我有举起相机对焦的冲动。墙角溢出一树夹竹桃,满树的粉色花朵弥漫着氤氲的香气,虽然知道花香有毒,却还是让人欲罢不能。阳光从红砖墙上,上海美人的老画报上疏疏漏漏地斜下来。现在正是周末,很多人选择到这里消闲度过周末,还有许多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朋友,闲坐在这里,喝一杯咖啡,享受惬意的午后时光,好像在这里找到了异国他乡熟悉的感觉,一种特别的调调。田子坊的法国人,每个周末都会在这里聚会,狂欢到深夜。

  累了吗?我们去旁边的露天咖啡吧喝点东西吧!我要一杯温摩卡。喜欢这里的木桌和阳伞,还有桌上那只大大的珐琅质水壶。瞟眼四处张望,看到坐在落地玻璃窗前的那边那个外国男孩,轮廓像雕塑一般,立体的五官和清澈的目光,心里忍不住赞叹:好漂亮的男孩。我喜欢偷偷窥伺周围人的习惯一点儿也没变,总想从他们或愉悦或伤感的表情,或是孤单的背影中揣测出些什么故事来。

  很快,他也注意到我,目光交集时对我淡然微笑,我有些不好意思,像是被看穿了什么,只好赶紧回报一个微笑。他走过来径直坐到我对面的位置,用英语和我打招呼,hello!我点头答道hi,有时候某一段对话,某一个故事就是从简单的相视一笑开始,我喜欢做一个聆听者,他的故事,你的故事。

  男孩告诉我说,他叫paul,是英国人,是附近一所音乐学院的老师,在几年前周游世界时邂逅了一个中国女孩,他们一起游历各国,他也渐渐喜欢起那个女孩,不过,后来两人因为目的地不同,最终分开,再后来,就没有后来了……但他记得,女孩说,她是上海人,所以他来到上海,希望能够再次相遇,可惜,直到现在,也还是没有碰到。无疾而终的故事总是最牵动人心,我也不知道究竟是应该执着还是放手,不过我却总在心里期待,那个女孩能够在这里,与他相遇。

  有名的,无名的艺术家都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他们在路人的眼皮底下作画,却一点儿也不紧张,挥挥洒洒间总有奇妙又美丽的色调与笔触跃然纸上,我喜欢那一幅,蓝天下挤挤挨挨的一大片向日葵,有生命的浓烈。而街道旁大水缸里的绿色植物,无不散发着一丝怀旧的味道。

  上海就是有一种神奇的气质,让你在极端奢华的现代与老旧朴实的传统来回穿梭。在田子坊,这样的感觉更清晰。楼下的店铺精致可爱;抬眼看看楼上,却还是上海特有的弄堂砖房。除了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气质,这里还是普通居民生活的地方,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惯了的居民并没有因此搬迁,所以天空一角总能看到横七竖八的电线;斑驳红墙上的的卓别林招牌,会和晾衣绳上的内衣裤一起随风飘荡;在不同店铺间兴趣盎然地穿行时,冷不丁遭遇楼上泼出的一锅刷锅水,文化的脚步错差随处可见。但是他们小心翼翼地维系这一份平衡,这是田子坊的味道,也是上海的味道,生活与艺术的交织让这个城市活色生香。

  走出店铺,不时碰到来拍照的模特,这里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地方,满是创意和心思的地方,让人目不暇接。夜色渐入,街角的等次第点亮。我喜欢各式各样的灯,温暖的、昏暗的、璀璨的、简单的,每一盏灯,都像一双眼睛,仿佛要看穿我心中的秘密。看街角的路灯被绿色的树枝挡住,透出幽幽的光来,噤若寒蝉。

  【后记】

  上海,向每一个到来的人展示着风华绝代的美丽。 没来过的人,会满心期许;来过的人,一定也会再回来,因为,这里,让人魂牵梦萦。街道上是行色匆匆的人,心中有你留下的痕迹。每一刻都能看到很多人涌入这里,下一刻也能看到很多人独自离去,带着各种情愫,或欢喜,或深沉。这里的归属感,属于这个城市的人。

  蓝色字体是摘抄的句子,红色字体是修改后的句子。


【本文标签】:
上一篇:遇见·台北 下一篇:山海一色——三亚
推荐阅读

博凯简介BOKE PROFILE

博凯佳音是成都中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从事音频录制服务的精英团队,团队成立于2006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配音录制、音频编辑的有声语音创作。

最近有 88预约成功

累计学员 775

  • MISS阿妹 1天前

    样音试听成功
  • 癸巳酱 3天前

    录音成功
  • 当爱已成往事 6天前

    中文配音成功
  • 对你爱爱爱不完 2天前

    英语配音成功
  • sunshine 7天前

    影视配音成功
  • sunshine 7天前

    影视配音成功

联系博凯

电话:028-66686660
客服QQ:2852260844 285260846
地址:成都中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咨询导师 情感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