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公司 > 声行漫步 >

颐和园

返回列表 来源:未知 发布日期:2017-04-08 15:12| 关注:



  排云殿前,一排金钟玉磬似乎还在倾诉者昨日的奢华与辉煌;玉澜堂里,年轻的背影在树荫婆娑下暗自神伤;昆明湖中,波光点点唱出一曲悲怆凄美的渔歌;北宫门外,两军对峙,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一场大火,它如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这里,是颐和园,和我一起走进它吧,感受历史颤动不已的心跳。

  01【东宫门】

  我们从东宫门进入颐和园,你可以看到宫门上的匾额金碧辉煌,“颐和园”三个字来自光绪帝御笔手书,不过仔细看看也许会有更多发现,匾上总共有五枚印鉴,正中那个是慈禧太后的,而光绪帝的印章只能屈居偏右的一角,也许你能揣测出一点政治的端倪。

  说起游园,我想起一些皇城根下的老故事,你有兴趣听一听吗?在解放前,颐和园也曾对外开放,那时候慕名而来的不是大学里的学生就是外国的游客,他们一般都是从西直门直奔颐和园。西直门那儿有很多毛驴专拉颐和园的活儿,毛驴们会认路,交完钱骑上自然会向颐和园走;不过也有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为偷毛驴不惜想出许多法子,比如在鞍子底下放一块石头,毛驴被硌得难受,只好顺着贼领的道走,最后就被“拐”跑了。

  我们进入宫门吧,自然是另一番景象,少了喧闹和尘嚣,多了一份凛然的肃穆。甬道两侧古柏森森,,这些凝结在皇城中的大气总让人深沉战栗。眼前,你会看到一座牌坊式的门楼,它叫仁寿门,门两侧的配殿是南北朝房,很多个星光朦胧的清晨,这里都寒暄满怀,充斥着官场的脉脉温情。而在1898年,康有为在这个朝房碰到了当时的北洋大臣荣禄,康有为满腔热血,想要凭借维新变法成就一番救国壮志,殊不知即使是血雨腥风的年代,飘摇的满清王朝也是无法轻易撼动的。

  仁寿门外的两块巨石,它们叫“猪猴石”,不知道你看出来没有?也许需要一点想象力,其实是猴子的猪的造型,造园的人把它们想象成悟空和八戒,忠诚地守护着这座殿堂,将一切邪魔外道拒之门外。不过,也许食古不化的陈腐思想更甚于一切妖魔鬼怪,不是日不落,而是垂垂老矣的穷途末路,春秋大梦总有惊醒的一天。

  穿过仁寿门,你会看到五块大约4米高的太湖石,有一块跟寿星公倒有几分神似,而另外四块则被巧妙地赋予了“春华、秋实、冬枯、夏荣”的意义,我们叫它“峰虚五老”。注意到那边汉白玉须弥座上的铜兽了吗?它是麒麟,原本是一对,被放在圆明园中,不过另一只已经在1860年联军洗劫圆明园的时侯被烧毁,剩下来的这只被挪到了仁寿殿前,细细看它的前腿,好像还带着旧日的伤疤,那是难以忘怀的殇痛。

  眼前的仁寿殿,是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消夏以及处理政务的地方。从乾隆年间开始,清王朝就定下了规矩:不论是禁宫、行宫都要有一个“勤政殿”,勉励帝王游园时不忘国家大事。不过到慈禧太后这里却改变了模样,长寿不老比勤政更重要,于是“勤政殿”变成了“仁寿殿”。《论语》中说“仁者寿”,慈禧这样算不算施仁政的仁者,是非功过在人们心中自有定论,恐怕她自己心中也早就明白,历史的天平总会不偏不倚地还原所有一切。

  走到殿前,你可以看到两对龙凤造型的铜香炉,龙凤腹中空,每当帝后在殿中处理政务时,就会燃起熏香,浓郁的烟香就从龙凤的嘴中逸出,营造出一种神秘高贵的氛围。你有没有觉得龙凤香炉摆放位置有什么不妥?没错,帝王的陈设从来都是龙居中,凤在侧,象征皇权至高无上;不过这里的却是凤居中,龙在侧,又是一个慈禧专权的真实写照。似乎这些历史烟云总与这个女人有莫大关系。

  再看看旁边的那些铜水缸,水缸上的标识是“天地一家春”,这也是有来历的。据说慈禧太后原来争入宫中当了秀女,获封兰贵人,当时住的地方就叫“天地一家春”,原来还曾经是圆明园的十四景之一。兰贵人身份低下很难接近咸丰皇上,便暗中买通御前太监把皇帝引来,她在楼上唱起一曲轻盈的江南小调“艳阳天”,成功捕获了帝王的心,再加上诞下太子,母凭子贵,地位也就扶摇直上了,直到坐上最高统治者的位子。据说圆明园被烧后,慈禧太后还打算在颐和园重新复原“天地一家春”,连图纸都找好了,只可惜当时国库空乏,这才作罢。

  然后我们进入仁寿殿看看,这里红木宝座、紫檀木九龙屏风一应俱全。看那边屏心的水银镜上,有很多不同字体的寿字,你知道总共多少个吗?是226个,暗含了多福多寿的意思。穿过南北两侧的暖阁,这里是帝后休息的地方,那边的“百蝠捧寿”图中大大的“寿”字是慈禧御笔。仁寿殿,萦绕着许多叹惋国运的臣子的灵魂,光绪帝在这里接见了康有为,百日维新开展起来,可是星星之火如何燎原,何况是毫无实权的光绪帝,既然无法力挽狂澜,戊戌六君子最终也只能魂断菜市口了。

  02【德和园】

  穿过仁寿殿的北配殿,有一条通路。你看它的东侧,是厨房和药膳房等八个院落,北京人管它叫东八所,现在依然是不对外开放的;而西边就是德和园了。踏在这些光洁的石板路上,和门外的铜狮门环一起瞻仰这片天空,那饱满的蓝色依然醇和厚重,就像这里的历史一般,即便沧桑也让人敬畏。铁栅栏里的参天的松柏恣意伸展着枝叶,在天空中制造出各种奇怪的剪影,树下荒草丛生,有了秋天萧瑟的气息,岁月终将过往的、逝去的,一同埋葬。

  我们往西边走,去德和园。灰白相间的琉璃瓦几近斑驳,镂空雕花的木窗也满是岁月的痕迹,只有那蓝底黄字的牌匾依然鲜亮,想要宣告未完结的繁华。德和园,是当年慈禧太后看戏的地方,耗费白银71万两修建,穷极奢华。

  跨进门槛,首先是一座木制牌坊,四角镌刻的蝙蝠围绕着中心的吉祥图案。我们绕过牌坊,会看到一个飞檐二层楼,旁边的提示板会告诉你这是扮戏楼。我们进去看看吧!扮戏楼曾经是戏剧演员们化妆候场的地方。而如今,里面陈列了很多国宝级的珍品,比如一辆装饰精美的古董车,据说是袁世凯送给慈禧的寿礼,不过慈禧没坐过几次,因为宫里的规矩要求司机跪着开车,司机没法踩刹车,只好开得很慢很慢,而慈禧也觉得有失身份体统,逐渐厌倦了这样一只大铁牛;那边还有不少瓷器玉雕,也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过扮戏楼殿廊的穿堂门,进入第二个院落,你就可以看到德和园的大戏楼了。大戏楼有上下三层,从上到下分别是福台、禄台和寿台,据说慈禧过生日的时候还喜欢别出心裁地让不同的戏班在各层演出同一个剧目,很奇怪的嗜好。

  走进大戏楼,你可以抬头看看天花板,注意到了吗?顶上的7个天井,而地面,也有一些能够自由开合的木板,这些是特技表演的暗门。二层有绞车,随着铁链滋滋转动,就能牵引各路神仙妖怪上天入地;但因为年久失修,现在铰链已经无法转动了。

  现在大戏楼还会时常组织一些演出,经典剧目是孙悟空大战天兵天将,还有古典编钟演奏和宫廷舞蹈的演出,孙猴子精彩的花枪表演令人叫绝,那些和悦轻灵的声音和美丽脱俗的女子翩翩起舞也都能给人恍惚间,世上已过千年的味道。戏楼地下曾经还有一口水井,通过舞台旁边的方形水池就能喷出水花,当年,演出白娘子“水漫金山”的一幕,就有白浪滔滔的场景。

  出大戏楼,你可以看到东西两侧有廊子,我们叫它“看戏廊”,看戏廊原来是没有门窗的,并且被分成一个个小小的隔间,赏给王公大臣、福晋格格们看戏。王公大臣可不一定多有兴趣,可慈禧是真的很喜欢听戏,据说她每次入园的第二天必定会来德和园里听戏。曾经的德和园也的确名角荟萃,梨园泰斗谭鑫培、杨小楼等当年都曾在这里登台演出过。慈禧对戏曲表演的要求也很严苛,眉目眼神,唱词曲调,服装道具都丝毫不能有所差池,否则轻会挨板子,重则脑袋搬家。但表演好的也有赏钱,太后兴起时,说不定会加封一官半爵。

  然后我们走到大戏楼的对面——颐乐殿,殿里正中间位置上放置的一张宝座,是慈禧受贺时用的。你知道为什么要建颐乐殿吗?因为那时候一台戏一演就是好几天,整场看下来一点儿也不轻松,所以慈禧太后更愿意在被花窗隔断的另一座楼里,以最舒服的姿势看戏。

  随着清王朝走向没落,往日的余音绕梁早已不见。到了30年代,侵华战争打响了,北京这个久经战火摧残的地方再次成为了众矢之的,每天防空警报拉响后,住在颐和园附近的居民开始陆陆续续跑到颐和园里避难,他们携家带口,藏在德和园大戏台的底下,躲过了硝烟弥漫的岁月。

  大戏楼也许真的有灵性,在一次又一次的高空扫荡中得以幸免于难。因为频繁的轰炸,人们不敢出来,就在戏楼里藏很多冬瓜,轰炸暂停时熬冬瓜吃,那冬瓜除了咸味再没有其他味道,所以很多战火中幸存下来的老人不爱吃冬瓜,除了因为吃得太多,还因为那一段想忘而不能忘怀的峥嵘岁月。现在,看阳光照下,那些暗青色的琉璃瓦泛着莹莹的光泽,一圈一圈,记载着关于生命的尘埃,看尽繁华落寞,终于悄无声息。

  03【乐寿堂】

  然后左转吧,我们去乐寿堂颐和园的前身是乾隆时期兴建的清漪园,很多建筑都在原有基础之上重建的,比如这座乐寿堂就是其中之一。乐寿堂在乾隆时期是一座二层小楼,是乾隆对母亲六十寿辰的献礼,可是1860年英法联军一场大火将清漪园毁于一旦,乐寿堂也在其中;等到慈禧重修颐和园时,把乐寿堂重建成为现在的一层。

  乐寿堂是慈禧太后曾经的寝宫,它背山临湖,不论是观景或是风水都绝佳,加上四面有游廊与其他各处殿堂相连,东面的德和园、仁寿殿,西面的佛香阁,不论是处理政务还是娱乐活动,都极为便利。

  而我们,就从临昆明湖的“水木自亲”进入乐寿堂吧。“水木自亲”是乐寿堂的正门,每每慈禧太后从水路入园时,就会由水木自亲殿前的青石码头上岸,而码头上高大的铜楣灯杆在入夜时分就会高悬一盏大红灯笼,橘黄的灯光在红色的灯罩中跳跃,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来时的路。

  穿过“水木自亲”殿堂,就进入乐寿堂的院落了。院中有各种各样的花树,每年的四月,花朵竞相开放,白色的玉兰笑看韶华,娇柔的海棠低眉浅笑,即便是雍容华贵不可一世的牡丹也愿意让人一亲香泽。而这个时候,很多摄影爱好者就蹲守在乐寿堂里,他们期待抓拍到一树繁花的美丽。花朵在微风中轻轻颤动,温暖着迷失在花海中你我的眼神。其实这些花也有很巧妙的意思在里头,谐意于“玉堂富贵”。

  乾隆皇的母亲很喜欢生长在南方的玉兰花,于是皇帝就命人从南方引进玉兰花种在园中,现在邀月门前的一株玉兰还是乾隆皇帝当年从南方移植来的。此外,你也一定听说过,慈禧太后的小名叫兰儿,自然也对这些玉兰青睐有加了!

  乐寿堂前的铜鹿雕塑与众不同,它嘴里衔着的是一根草绳,你知道这其中的玄机吗?其实是因为轩辕黄帝的坐骑是鹿,而是用的武器是绳子,这里也有一些渲染帝王权制的味道。此外,还有仙鹤、花瓶各一对,皇室很讲求风水吉祥,你也许猜到了,鹿、鹤、瓶加起来就是“六和太平”的意思。

  还有院中的这块房山巨石不可不说,它御赐的名字叫“青芝岫”,还有一个别名——“败家石”,这其中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话说明朝万历年间的官员米万钟,嗜奇石成癖,当他在房山看中这块石头后就沉迷不已,想方设法要运回自己的勺园里,无奈石块太大,必须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运输,再加上在隆冬季节封冻,不得不每隔数十米挖一个水井,在路上一边泼水浇冰一边继续拖运,终于在还没走到北京时家财耗尽,不得已,只好把这巨石遗弃在路边。这块石头让米万钟倾家荡产,所以也就被叫做“败家石”了。

  百余年后的一天,乾隆帝拜谒西陵返京的途中,无意中看到了这块巨石,也甚是喜爱,打算运到乐寿堂,甚至不惜下令拆除已经建好的“水木自亲”的墙门,巨石得以破门而入;却惹恼了太后,太后勃然大怒,认为这巨石是不祥之物,不能带进宫里。还好宰相刘墉在一旁周旋,说这石似灵芝,能添瑞气,象征人寿年年,皇基永固,这才让太后打消了疑虑,于是乾隆金口御赐“青芝岫”。如今“青”字已经剥落得模糊不清,只有“芝岫”两个字还依稀可辨当年的风貌。

  不过,这块石头的确有些不详的征兆,大清国运也是在乾隆盛世之后有了衰败的迹象,最终断送了大好河山。可石头毕竟只是无情的东西,不过因为当权者的心被侵蚀了,一个繁盛王朝也被蛀得千疮百孔,最后轰然崩塌。

  走进乐寿堂中,你也许依然能感受到一些皇族贵气,现在的堂内的陈设与清王朝时期没有太大不同,正厅是慈禧日常起居活动的地方,堂内有宝座、御案、掌扇等。看那边的青花大瓷盘,是用来装水果的,但这些水果不是用来吃的,而是为了散发果香味熏香屋室。堂内的东外间是茶点室,东内间是更衣室,西外间是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西内间是卧室。其中摆放的巨大的粤绣屏风是慈禧太后的最爱,这是一幅百鸟朝凤图,慈禧大寿时接受的贺礼,就像是权利永固的象征,让慈禧心满意足。

  乐寿堂,其实还曾经放置过八十五座西洋钟表。每到整点,这八十五座钟,就会以八十五种不同的方式报时,嘈杂的声响汇聚成为一种奇怪的浪潮;即便是最轻微的滴答声都好像教堂的钟声,秒针每走一下,都是在心中敲起一层涟漪,在静默的房屋里出奇的清晰。不知道这样的情况下,慈禧怎么能够安然入睡?后来清政府退位,战争爆发,乐寿堂发配给周边的民众管理,这里成了很多孩子的乐园,他们偷偷跑到堂里给那些古董钟表上弦、把玩,不过现在这些钟表已经移交到故宫,得到了妥善的保存。

  慈禧也曾邀请过美籍女油画师卡尔来乐寿堂里给她画像。炭笔落在画布上,听起来就像是大锯子锯木头一样的沙沙声,殿堂内鸦雀无声,大家都屏气凝神,因为,任何与太后有关的事情都是一项庄重的仪式。卡尔在颐和园住了八、九个月,总共为慈禧画了4幅油画。如今在美国国家博物馆里,你依然能看到慈禧的一张朝服画像,这张画漂洋过海,曾在当年的世博会亮过相,后来送给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如果你曾经注意到过这幅画,会发现与一般油画不同的地方,少了明暗对比的立体感,多了些平衡的惨白。因为画师作画时,宫人说:皇太后的脸不能一半明一半暗像阴阳脸,所以成了现在这样。

  然后我们穿过乐寿堂西边的一个小跨院,低头看,你会发现地面有突出的石头装饰的印记,类似一把折扇,顺着八根扇骨的方向看去,眼前这座建筑也是奇特的扇形,我们叫它“扇面殿”,不过它真正的名字叫“扬仁风”。这里边也有一个典故,据说近代文学家袁宏做官上任之前,朋友谢安送给他一把扇子,袁宏明白了谢安的用意,答应以后做官后,一定弘扬仁风为百姓造福,这就是“扬仁风”的由来,那边嶙峋怪石下开着紫白色的野花,像洒在园中的霜糖,给古朴的园林带来一些光彩照人的美丽。

  庭院里,凉亭上干枯的藤蔓植物无力地搭在架上,秋日将金色的碎光随意地洒落,墙边屋檐流水的黑色痕迹,偏偏让人觉得一点惬意,一点归属。

  04【长廊】

  离开乐寿堂的西跨门,你会发现一个西门,它的名字叫邀月门,穿过邀月门,我们就到长廊了。长廊长728米,总共273间廊子,就像一条彩带,将南面的昆明湖和北面的万寿山串联起来,让孤单的世界多出一点朦胧的眷恋。很多来到这里的人都对这条长廊念念不忘,就像是一条红绳,将我们与颐和园的缘分拉得更近。

  长廊它最初完工于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母亲孝圣皇太后建成了长廊,以后无论刮风下雨,太后都能闲庭信步,安然观雨赏雪。可惜1860年,长廊的大部分都付之一炬,1888年慈禧牵头重建,她住在园子里时,用完早晚膳后都会沿着长廊散步。

  抬头看看长廊的梁上,是缤纷的苏式彩画,而且每一间廊子、每一幅画各不相同,总数超过14000幅,而其中的少量是乾隆时期保留下来的。据说乾隆六下江南,对江南的美景念念不忘,于是派画师将江南的美景画到纸上,然后全部转移到了颐和园的这条长廊中,现在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一幅幅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或是断桥残雪。又听说太后爱看戏,所以彩画上有很多戏文故事。

  这条长廊一定是有预谋的,它带着我们,一步一步,坠入到精心设计的美梦中。廊北小石桥驾在葫芦河上,养云轩钟院门额上镌刻“川泳云起”;然后是“背水临山最佳处,玉露金风恰好时”的无尽意轩,春天,池前花圃里的芍药开得正好;而到了夏天,轩前一方荷池里,挤挤挨挨的荷叶在池中暗自生香;秋天,昆明湖的水面有徐徐清风扑面而来,带来了丝丝凉意,冬天,冰清玉洁,漫天飞舞的雪花冷艳留香。

  走过大约三百步,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座八角冲檐的亭子——留佳亭。你知道吗?这条长廊一共有四座亭子:留佳、寄澜、秋水和清遥,之后的每隔三百步,你都会看到一座。而三百步,据说是一般人散步的最佳距离。而这四座亭子上都有匾额,它们来自不同的题笔,留佳亭是乾隆皇落的款,这就代表着这座亭子是1860年的大火中侥幸留存了下来,之后的三个亭子,你也可以关注一下,如果是慈禧太后的御笔,那就代表它是烧毁后重建的。

  长廊边缘的柏树,也都有着烤伤的痕迹,像是在泣血过去100多年的悲苦劫难,即使伤痕累累的岁月被时间打磨得日趋平滑,难以平复的却是此时的心情,涌起一些酸楚。有人说建筑就像是凝固的音乐,能够长久地保留住对浮华世界的想念,而这长廊持续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帝国传奇。

  继续向前,你可以看到第二个亭子,寄澜亭,寄情于波澜壮阔的湖水中的意思;第三个亭子在西段,叫秋水亭;而西边的最后一个亭子是清遥亭,那里是一个适合远眺的地方,远眺湖面,那些小岛水汽弥漫,朦胧飘渺让人有了虚幻的梦境,就像是要断了与繁芜世间的联系。所以有人就说,长廊是天上的倒影,而小岛就是人们最好的天堂,人们有了最后的希望,我们,有路可去的。清遥亭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据说一到冬季,从清遥亭这里划出一条清晰的界限,以东的湖水已经被冰牢牢冻住了,可以滑冰、可以行走;但以西的湖面依然水波荡漾,这也成了颐和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长廊虽然长,却一点也不枯燥,那些被粉饰得不露痕迹的波澜起伏,那些屈曲变化的水线,都让长廊有了美妙的律动,它以特有的节奏带领人们掀开皇室面纱的一角。走在长廊中,看历史的斑驳渐渐碎成点点流金,那些无法一眼望穿的秋水,那些看不到尽头的后宫故事,都褪去光鲜的色泽,空留一腔风流,任凭雨打风吹去。这样的时候最适合一个人,徒步走在长廊里,慢慢地走,静静地听,回望过去的声音。

  萌发的柳条像一帘幽幽的梦境,带我们走进历史的深处。乾隆帝与爱臣和珅在金色的长廊里谈笑风生,可能是一次游园赋诗;宫中的女子从深邃的长廊中款款走来,柳条依依,寄不出去的却是深宫的幽怨与相思;戎马将军从悠远的长廊中疾步走来,也许十万火急的军报也抵不过慈禧太后一顿寿宴;袁世凯从昏暗的长廊中走过,带去风风火火的百日帝制……时光变换,岁月流转,金色的,绿色的,黑白的,彩色的,它们逐渐融化,淡泊到尘封已久的黄页之中。

  05【排云殿】

  我们在长廊中段的排云门部分停下脚步,沿着百级石阶上排云殿吧!这里是万寿山的中轴线。排云门外的十二块形态各异的太湖石,像是衙门中的官差威武站立,人们叫它“排衙石”,这里总是游客扎堆的地方,因为它们很像十二生肖的形象,你要不要去找找看,哪一块是自己的生肖石?这些生肖石来自畅春园遗址,两旁一对踩绣球的铜狮怒目而视,极尽威仪,它们也是从畅春园废墟上挪来的。

  继续上前,坡度有点陡,但却很值得登一回,那么眼前富丽堂皇的就是排云殿了。排云殿的名字也是有讲究的,晋代诗人郭璞有一首《游仙》,诗中写道“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排云就像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慈禧自然也是借这个寓意祈求长生不老。

  这里历来都是佛家重地,最初建在这里的是明代的圆镜寺,后来被毁;清朝乾隆皇帝为母祝寿时,把大报恩延寿寺的大雄宝殿建在这里,1860 年再度被毁;到了清光绪年间,慈禧在这里建了排云殿,也就是你现在看到的样子。慈禧太后本来是打算把排云殿作为寝宫的,可是搬进去住的当晚就大病一场,她认为冒犯了神明,于是把寝宫搬到了乐寿堂,而把排云殿作为专用于贺寿的地方。

  我们进去殿中看看吧,这里的陈设基本照旧,正中的平台上有玉案,然后是太后的宝座。与紫禁城中的金色龙椅不同,排云殿中是紫檀木的椅子,表面雕琢着满满的云龙。而宝座背后的屏风也堪称国宝,它是用乌木雕琢的,你看得出来吗?屏风里镶嵌着有葫芦、花瓶等各种古玩的造型。

  而在排云殿的东西暖阁中,展示着各种珍宝,这些全部来自王公大臣们送给慈禧的寿礼。每年农历的十月初十,是慈禧的寿辰,而实际上早在4月份,所有人都在围绕这场祝寿,开始长达半年的准备,包括礼仪宴会、排场寿礼全数都极尽奢侈。到寿辰当天,排云殿鼓乐齐鸣、仪仗威严,慈禧坐在排云殿内正中的九龙宝座上,光绪皇帝向着排云殿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王公大臣们紧接着按辈分和官阶分别跪侍在排云门内金水桥的桥南和桥北;三品以下的官员则悉数被安排在排云门外行礼。行礼完成后,是寿宴,然后是为时八天的演戏庆贺。事实上这样的祝寿是极度铺张的,比如说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恰逢慈禧过60大寿,她花了1千万两白银进行准备,后来因为战争失败才极不情愿地取消了庆典,但真金白银就是这样白花花地流失掉了,难怪当时坊间会盛传“太后一顿宴,百姓十年粮”,这样的统治者,如何不垮台呢?

  从排云殿出来,继续登山,后面的建筑就是佛香阁,它是全园的中心。佛香阁原本不是佛香阁,而是乾隆皇帝仿杭州六和塔修建的九层宝塔,可就在宝塔第八层即将完工之时,乾隆一道圣旨,把已建好的八层全部拆掉。随后佛香阁拔地而起。至于乾隆皇到底什么意图呢?今天的我们已经很难得知了。

  进入佛香阁,你可以看到一座铜质大佛,高5米,重万斤,有12面,24只手臂,俗称千手千眼佛。它浇铸于明代,距今有超过四百年的历史,远远超过这座园林。说起这尊佛像还有一段故事。

  乾隆时期,佛香阁内原来也有一尊千手铜佛,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慈禧修颐和园时,在原处安放了一尊泥塑佛像,后来在文革中被当作“四旧”清除了。此后佛香阁一直处于关闭状态,直到1989年建国四十周年大庆,政府打算再度开放佛香阁,却对缺失的佛像一筹莫展。

  后来在北京鼓楼西边寺庙的夹壁里找到一尊相近的千手佛与乾隆年间的那尊大佛极为相似,美中不足的是佛像的顶部残缺了一块。再后来,又想有人去昆明湖游泳时捞起来一座小铜佛,人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小铜佛放到千手佛顶,果然贴合得天衣无缝,这样失而复得就像冥冥中有了神的眷顾。至于为什么一个从城中庙里找来的佛像和一个从昆明湖中捞起的佛头会合到了一起呢?这个谜团到今天也没人能解开。

  登上佛香阁顶,这里是最好的观景地,往南看,眼下的排云殿金碧辉煌;再远一些,昆明湖波光潋滟一览无余,左右的塔影山色交相辉映;如果天气好的话,往西能看到玉泉山、香山,往东甚至可以看到老北京城。

  离开佛香阁,我们沿着轴线继续前进,我们去智慧海。两旁夹道的假山灯道一场雄伟,几十阶都高低不同,宽窄不一,别具特色。那些山石,其实本不是万寿山的,只是人为地堆积上去的,因为颜色、质地都很相似,足以以假乱真。

  眼前的二层宫殿就是智慧海了,智慧海的意思在于佛法无边,同海一般深远、宽广。它是万寿山顶的殿堂,不过虽然地理位置高于佛香阁,但从整体高度来看,仍比佛香阁低一些,而全殿采用的无梁结构,又让人惊异于它的设计水平。

  智慧海是全园中最璀璨的建筑,即便是那些晶莹灵动的琉璃砖斑驳褪色,依旧让人惊艳。它的全部外墙采用了黄绿琉璃砖装饰,每一块琉璃砖上有一个佛龛,每一个佛龛中又有一个如来佛。据说,这墙壁上总共有1008个佛龛和佛像,可惜的是靠下部的很多佛像的面庞已经模糊破损了。而后山是藏传佛教四大部洲的建筑,它是佛经中宇宙世界的现实体现。

  06【昆明湖】

  如果你站在万寿山往下看,会发现昆明湖是一个寿桃型的湖泊,因为乾隆皇帝当年建清漪园的主要目的就是给母亲祝寿,那么昆明湖就是先给太后的一枚碧桃。当年为了修昆明湖也是大费了一番气力的,乾隆组织了上万劳工扩展湖面,深挖湖底,然后才把那些大小不一,深浅不等的水塘整合起来,建成了一个完整的水域。

  我们通过铜亭折长廊继续沿湖行走,眼前这个突出水面的是鱼藻轩,这里也隐藏着一段悲伤的往事。1927年国文大师王国维就是站在这里,面对着昆明湖若有所思,点一枝纸烟,悠悠燃尽,然后纵身一跃跳进湖中,等到园丁救上来时,才发现他已经气绝身死。

  王国维也许是有气节的,1923年被溥仪小朝廷选为五品的南书房行走时一直兢兢业业,致力于国文的研习和发展,直到第二年冬天,冯玉祥“逼宫”才结束任职。后来他也一直自称清室遗老,到老也没有剪掉象征封建王朝的长辫子。王国维的死带给北京乃至中国文化圈深深的颤栗和遗憾,也给后人留下了难解之谜。

  看那边的垂花殿门,是听鹂馆,很美的名字,听黄鹂鸟婉转的歌声,让你想到了什么吗?也许你猜到了,这是一个听戏馆,也许你会奇怪为什么除了德和园还有另一座戏楼,其实是因为听鹂馆是乾隆年建的,而德和园是为了迎合慈禧太后新修了。

  乾隆年间的听鹂馆是坐北朝南的布局,这与一般戏馆坐南朝北的走向大相径庭,据说这是因为乾隆皇的母亲爱看戏,皇帝有时会亲自创作一些昆剧编曲,有时候甚至到听鹂馆亲自为太后唱戏表演,为了照顾皇帝的尊贵地位,所以听鹂馆面向了尊贵的南边。不过听鹂馆重修时,光绪帝和慈禧太后都成了观众,于是又改回了坐南朝北的方向。

  听鹂馆上的匾额“金支秀华”是后来慈禧太后的题字,其实也是出自《汉书·礼乐志》,意思是乐器上华丽的流苏装饰,大概这里曾经有一支非常齐备完整的宫廷乐队,昌盛之时仙乐飘飘,天上人间,而不知今夕是何年。不过之后因为有了德和园,慈禧太后来听鹂馆多半是为了消暑纳凉而已。到现在,这里更加商业化,成了一家餐馆。

  继续向西走完长廊,我们就可以看到石舫了。乾隆时期的石舫是完全中式的样子,有瓦、有小楼,很有江南婉约的意致。乾隆皇很喜欢这个地方,说这里“四时之景不同,朝暮之观履异”,时刻都能感受道不同的美,算得上很高的评价了。这其中还隐藏着一个典故,唐朝谏臣魏征曾经劝谏唐太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皇帝也想警醒自己时刻记得,勤政爱民。

  不过乾隆帝造的石舫早1860年的大火中化为灰烬,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座是1888年慈禧太后重建的。圆弧的门窗,精致的雕花,还有西洋古典的梁柱,特别是船舷上有了西洋舰队的机轮,都透着一股西洋风味。慈禧太后说这石舫应该改名叫清晏舫,取“河清海宴”的意思,希望大清江山从内河到外海都能天下太平。不过总是事与愿违的,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占领北京,慈禧太后不得不再次放下矜持的面具,邀请外国的使节和夫人们来颐和园中赏月游玩,而这个清晏坊正迎合了西方人的口味。虽然举杯邀明月时,依旧是对影成三人,可水中的倒影总不是当年的光景了。

  这艘石舫的特别之处还在于船头朝岸,也许是一种兴尽归来的意思,不过想到清王朝花开花谢终归于沉寂,就像一艘驶不出的航程,永远沉浸在自己的天朝帝国之中,直到一声炮响,打破平静,原来,参天大树也有猢狲散尽的一天。

  眼前的昆明湖烟波浩瀚,四时风光各不相同,春天柔柳摆动,湖水温暖起来,鸳鸯、野鸭结伴游来;而到了夏天,一池的碧绿的荷叶,中间朵朵粉色的荷花窜出水面,荡漾着江南水乡荷塘的清凉气息;秋天枯荷残败,孤立的茎秆孤单地突兀在池水之中,一湖秋水深邃迷人;而冬日雪花纷飞的湖面你也许可以体会到另一种美,纯粹的无暇的,让人想要拥抱此刻的宁静。

  此刻,夕阳下的园林朦胧而迷离,温柔的橙色给湖水、给建筑都漂染上了自己的痕迹,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很长,在高地台阶的墙檐上留下曲曲折折的影子,这里隐藏着很多故事,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悬念。

  07【十七孔桥】

  到渡口乘船吧,我们去南湖岛和十七孔桥。南湖岛是乾隆仿照东海三大仙岛之一的蓬莱岛而设计的。南湖岛不大,却装点得别出心裁,北岸假山堆起,有岚翠间石洞,原来仿照黄鹤楼的式样建造了一座望蟾阁,寓意这里是月宫仙境;到嘉庆时期,改建为一层的明堂涵虚堂。

  南湖岛的南岸有澹会轩、鉴远堂等几个临水的榭台,楼宇面朝南湖,视野开阔又清静,光绪年间大阿哥溥隽就曾这里读书。岛上还有一座广润祠,据说到这里祈雨很灵验,乾隆皇某天亲自来祈雨,恰巧夜间下了雨,自认为有神灵庇佑,就把祠堂改名为广润灵雨祠,以后历代皇帝都在这里祈求风调雨顺。而岛上遍植桃花、杏树、黄栌和红枫,每一个季节更迭都有不同的色彩变幻,那些纷繁绚烂让观赏是人永远不会觉得寂寞。

  南湖岛过去就是十七孔桥,它是颐和园中最大的一座桥,远远望去,像一座飞虹横跨在碧波荡漾的昆明湖上。关于为什么要把桥做成十七孔也是有讲究的,古人把一、三、五等奇数称为阳数,而“九”是阳数中最大的一个数,象征着皇室的尊严。如果你从十七孔桥最中间的一孔向两边数去,每边都恰好是九孔,与天坛圜丘用“九”的概念也是不谋而合的。

  而十七孔桥的特别之处还在于两边白玉石栏上雕刻的石狮子,一共有544只,比起卢沟桥上的还有多出59只呢!这些石狮子表情各异,情态可掬,而据说脚下踩球的是公狮子,而脚下按着小狮子的则是母狮子。

  走完十七孔桥,桥头东堤岸边,你会看到铁栅栏中有一头栩栩如生的镀金铜牛,如今牛背上还能看到乾隆帝当年命人用篆文铸刻的《金牛铭》。 如果你细细去读,就能知道上面说的是铸牛的由来——大禹每治好一处水患,就会铸造一条铁牛沉入河底,他认为牛能识水性,可以防止河水泛滥;到了唐代,人们将铁牛改为铜牛,并且放置在河岸边,保佑风平水静。乾隆皇帝仿盛唐,自比尧舜禹,加上为了证明国运昌盛,就把原本的铜牛镀上金,就是铜牛的故事了。

  还有人说,其实这只铜牛是为了测量水位的。昆明湖的东堤比故宫的地基高出近10米,如遇大雨,很容易决口成灾,殃及紫禁城,那么这座铜牛就像是一条警戒线,让水文官们能够随时知道这里的水位比皇宫的城墙高出了多少,然后好加强防护。不过,我看那铜牛的眼神,总觉得有一些忧伤。

  再走过去就是东郊的廓如亭,廓如亭是清漪园最大的亭子,24根红色圆柱将八角的攒顶亭子巧妙地支撑起来,显得舒展而古朴。这个亭子也跟乾隆皇帝有关,从前廓如亭的东南面是一片稻田,而且没有围墙。乾隆帝游园时都会站到亭中俯看一下远处的稻田,如果粮食丰收就表示国泰民安,皇帝自然也会倍感欣慰。而且,金色的稻田之中,偶尔点缀的几件茅草农舍本来就是不错的美景,让如同仙境的颐和园多了一些凡夫俗子的真切。

  不过,到了慈禧之后,颐和园大片地方被圈围了起来,百姓也就难以一睹皇家园林的风貌了。曾经听住在颐和园旁边的老人说,八国联军打北京的时候,慈禧往山西跑,途中有一个地主怕太后匆忙间未带够财物就向慈禧捐献了大量金银,慈禧太后回来后果然向地主报恩了,至于究竟赏赐了多少就不得而知了。老人们还说,当时进入园中的英军主要是印度兵,都是骑着大象到这里的。但我总会疑惑大象真的能忍受从印度到北京这样的长途跋涉吗?

  到了解放北京的时候,颐和园外的村民家里住进了解放军。那时候颐和园附近还有狼出没的,月黑风高的晚上,狼群三三两两打院中经过,于是解放军们在夜里就会听到噗通,噗通的怪响,他们一开始还以为有敌情,等第二天推开门看,院落里还有狼拉的白屎,这才知道那是狼从墙头跳下来的声音。

  如今的的颐和园外早已不是昔日的光景了,高楼林立就像迷宫一般,将都市人圈禁在这样的繁华都市,急急匆匆的脚步如同急流四处涌动,有心人还会到这些老园子里走走看看,思考一些过往的东西,触摸到一些沉淀在历史底层的痕迹。

  【后记】

  远去的岁月,尘封的历史,时间可以冲淡记忆,却怎么也冲不掉这些看似平凡的往事。暮然回首,却依然灯火阑珊。对于颐和园,不管来多少次,也总不会觉得腻,因为每一次,都像是一场全新的探索。一棵古树,一块巨石,一池荷花,一座建筑都在低声诉说着曾经的曾经,是怎样的历史;那些明明灭灭的风云变幻,时过境迁,叫人不能忘怀。




【本文标签】: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遇见·台北
推荐阅读

博凯简介BOKE PROFILE

博凯佳音是成都中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从事音频录制服务的精英团队,团队成立于2006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配音录制、音频编辑的有声语音创作。

最近有 88预约成功

累计学员 775

  • MISS阿妹 1天前

    样音试听成功
  • 癸巳酱 3天前

    录音成功
  • 当爱已成往事 6天前

    中文配音成功
  • 对你爱爱爱不完 2天前

    英语配音成功
  • sunshine 7天前

    影视配音成功
  • sunshine 7天前

    影视配音成功

联系博凯

电话:028-66686660
客服QQ:2852260844 285260846
地址:成都中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咨询客服 询问价格